本文图源:《知否》,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料图片)
常言道,日久见人心。
有的人,也许我们第一次遇见他们的时候,对他们的印象并不算好。可相处久了,我们却能越发感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因此我们愿意与之深交。
而有些人,会在第一次相见时,把自己包装得很好——天然、无害又真诚。等到真的遇上事了,你才知道他内心中藏着多么自私的一面。
相较之下,我们都希望能多遇上前者。可世事莫测,我们到底遇上的是什么人?还是需要我们用眼用心,去观察去体会。
《知否》原著中的明兰就体验了无数次。她以为自己能够看透很多事情,可殊不知,对于顾廷烨的嫂子,也就是顾廷煜的妻子邵氏,她还是看走了眼。
01
明兰和邵氏交好
从很早的时候开始,明兰就知道顾家的关系十分复杂。所以她在与顾家人的相处上都非常谨慎。
可凡事总有例外。
明兰对顾廷烨大哥的妻子邵氏一直很有好感。
理由是邵氏一直是一个不争的人。
她不像小秦氏一样,把和善摆在脸上,把贪欲放在心里和行动中,她只是一心一意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希望自己病弱的丈夫能早早好起来,希望自己的女儿能过得好一些。
人的很多感觉都源自于比较。
而邵氏即使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就是这样的“不争”,在顾家中都被衬托得难能可贵。
因此,明兰自然而然地愿意和她亲近交好。
而在顾廷烨和小秦氏一房因为小秦氏企图在明兰生团哥儿的时候除掉他们母子之后,顾廷烨也和小秦氏彻底决裂、分家。
至于邵氏和娴姐儿母女,她们因为丈夫在离去之前,选择投靠顾廷烨和明兰,于是,在分家之后也跟着顾廷烨一家生活。
出于对邵氏的好感,加上对她们母女经历的同情,明兰对邵氏母女也非常照顾,从来不曾短了邵氏母女的吃穿。
即使娴姐儿因为父亲离去,尚在孝期,明兰也想尽办法让娴姐儿穿得体面。
要知道,在当时,很多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和孩子,跟着兄弟一家生活也常被苛待。而如果明兰想要为难邵氏母女,可以找出很多借口,让人无可指摘。
可明兰却没有。
难怪就连娴姐儿自己也感慨:二婶待我们极好。人都说,没见戴孝的小姑娘,还能装扮这么精致素雅的,显是家里极用心的。
而按照这样的发展,若是邵氏,能够心怀感恩,和明兰真心相待。邵氏母女的日子也自然而然的会越过越好。
02
因团哥儿离心
在一段关系中,光是一方用心还是不够的。
就拿明兰和邵氏的交往来说,明兰用心了,努力了,可邵氏还藏着自己的小心思。
她的心中,总是藏着很多的不平衡。
在明兰安排了蓉姐儿和娴姐儿一起去好的家学读书,还考虑到娴姐儿这边的条件,提议娴姐儿可以和蓉姐儿一起搭乘马车去上学之后,邵氏虽然感激明兰的体恤,却还是心有不甘。
她说:“我的娴儿只能陪着我孤单单的熬日子,便连寻个先生,都得沾二房的光!以后还不知如何呢。”
可问题是,她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身处逆境还能得到明兰的关照,她却还是顾影自怜,对明兰心存芥蒂。
而这,也成为了一种隔阂,让邵氏和明兰始终不能交心。
这份芥蒂终究越来越大,到了爆发的时候也就是邵氏和明兰离心的时候。
那时候,顾廷烨领兵在外。明兰怀着二胎,几乎要足月了。可外面发生动乱,小秦氏的儿子顾廷炜还趁乱跑到侯府,试图借机除掉明兰母子。
当时情形非常危急。
明兰却保持着冷静。她知道顾廷炜的目标是自己母子,其他人只要不轻举妄动就会安然无恙。
于是,明兰让人分别去蓉姐儿和邵氏母女的地盘传话,让她们安心待在屋子里,也派了人去保护她们。
至于明兰的大儿子团哥儿,明兰安排了自己身边信得过的嬷嬷,带着孩子藏在了暗处。
如果所有人都听命行事,没人从中捣乱,明兰这样的安排可谓是万无一失。
可问题是,邵氏一直对明兰不够交心,不够信任。
因此她在身边有心人的挑唆之下,用财物收买了明兰身边的侍女,问到了团哥儿的藏身之处,还带着娴姐儿和蓉姐儿(蓉姐儿是娴姐儿,强烈要求一起带来的)一起躲了过去。
殊不知邵氏身边的人早就被小秦氏买通。她趁乱向同伙告知了团哥儿的藏身之处,导致团哥儿命悬一线。
要不是蓉姐儿果敢,孤注一掷地和歹人拼命,拖延了时间,等到了救兵,团哥儿很可能就这样被除去了。
可团哥儿能够活下来,靠的是他自己命大以及蓉姐儿的拼命相护。而邵氏的责任却是不能因为团哥儿无事就洗清的。
虽然碍于邵氏的身份,明兰和顾廷烨不能直接惩罚于她。可明兰终究是因为团哥儿差点遭难的事情怪上了邵氏,和邵氏离了心。
而本就因为大哥的事情对邵氏母女没什么好感的顾廷烨,就更是不留情面了。他直接按照责任的大小,处置了邵氏身边服侍的人。邵氏虽有不甘,但也只能自食其果了。
而对于邵氏的所作所为,明兰也在反思。
用原著的话来说就是:明兰曾想过,倘若之前邵氏就畏惧自己如同畏惧太夫人,哪怕任姨娘(被小秦氏买通的人)再起劲撺掇,大约邵氏也不敢冲去团哥儿的藏身之处的吧。小人畏威不畏德,春风化雨不是对所有人都管用的。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在书里看到的一个内容。
书里说,有研究指出,人分两种,一种人用大脑思考,一种人用小脑思考。
用大脑思考的人,就是像明兰这种,对待事物会有理性的判断。他们懂得感恩,不会觉得别人对他们的让步,是一种他们可以得寸进尺的理由。
而用小脑思考的人,延续的是一种人在原始时候的思想。在他们心中,有个关于别人的强弱优先级的判断。
对于比他们强的人,他们不敢忤逆,而对于比他们弱的人,他们很可能会肆无忌惮的做出一些过分的事情。
《欢乐颂》中梵胜美的父母就是典型的用小脑思考的人。
在他们内心的排序中,儿子高于一切,女儿排在最末。
因此,他们会想方设法满足儿子的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即使这一切会伤害女儿,甚至伤害到他们自己也在所不惜。
而对于排在最末的女儿,他们即使知道凡事没有诸多不易,仍然会选择不遗余力地压榨。
那面对这样用小脑思考的人,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
其实也不是。
我们要懂得与人相处的艺术,对待用大脑思考的,懂得感恩的人我们就以礼相待。
而对待那些只用小脑思考,会想办法压制住我们的人,我们也不必客气,坚守底线,摆明立场就可以了。
就像樊胜美,她在最后醒悟过来,父母是不会因为看到她受了苦而发生任何改变的。而她要想过得好,只有自己怜惜自己。
于是,她选择表明态度,她向父母说清楚,她会继续供养他们,但不会继续满足他们那些无理由的,盲目帮扶哥哥的支出。
而在这样做之后,樊胜美整个人轻松了很多。她终于发现原来自己才是能解救自己的神。
而回到《知否》原著中,明兰在意识到邵氏畏威不畏德,是属于用小脑思考的人之后,明兰也改换了和邵氏的相处方式——建立自己的威严,让邵氏不敢再起旁的心思。
而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也应该多琢磨,搞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再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对方相处。
不起害人之心,也不能被人随意拿捏。
(END)
Copyright © 2015-2022 纵横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2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